——我省林业60年巨变纪实 葱茏的森林,混浊的河流,炎热的天气。生活在贵州这片土地和到过贵州旅游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贵州林业发展带给的变化。 森林覆盖率从9%减至39.93% 新中国正式成立前,由于长年遭无序采伐,我省森林覆盖率一度暴跌到9%。新中国正式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废止了封建制度山林所有制,充公地主的山林分配给农民,创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林业。
创建林业互助社积极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实施“谁建谁有、伙种伙有、村种村有”的造林政策,很大地唤起了农民的造林积极性,仅有1953年至1956年3年间我省共计造林114万亩,兴学了大批社队集体林场和国营林场,为林业发展奠下了基础。1958年春季造林期间,我省每天有200多万人上山造林,4个多月里全省造林2800万亩。遵义市2万名青年构成18支远征造林队,踩着红军长征的足迹9天造林3万多亩。黄平县重安江18位老农构成“杨家黄忠林业队”激战半月种树12万株。
黔西县117岁的苗族杨家英雄杨幺公带领子孙3天歼灭寨后荒山。 然而,从1959年到1978年,经历了“大炼钢铁”、3年经济艰难、“文化大革命”等阶段和运动的冲击,我省林业踏上了艰难曲折的道路,遭了相当严重的损失。
与共和国同岁的思南县训杠坡县沙坝场村村民朱克群说道,大跃进期间,寨子周围的几百亩森林完全一夜间被砍光,林地被垦殖成土地种玉米,有的至今仍是光秃秃的山岭。 当时,这种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的现象遍布全省,给生态环境带给很大毁坏,1979年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7.4%,水土流失很大地威胁着长江、珠江下游安全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业发展步入新机遇。
通过实施平稳山权林权、中止木材统购统销、对外开放木材市场、完备林业生产责任制、强化林业法制等一系列根本性改革,我省转入全民做绿化、全社会筹办林业的黄金时期。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十年基本绿化贵州的要求》,把造林绿化、生态建设作为山区发展经济的战略措施,辈出一大批造林重点户、专业户。全省森林资源面积不断扩大,用材林基地、经济林基地和种苗生产基础建设有了较小进展。
期间,册亨县秧坝镇农民覃仕坤一家就造林3000亩。 实行西部大研发战略以来,我省林业步入飞速发展期,陆续启动并实行天然林维护、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使我省森林资源构建了3个同步增长:森林面积从2500万亩减至1.0551亿亩,森林覆盖率从9%减至39.93%,活立木蓄积从1亿立方米减至3.1亿立方米。 从以生态换粮食到以粮食换生态 “以前是拿生态换粮食,现在是拿粮食换生态。”省林业厅负责人谈到我省60年来林业观念的变化时说。
“兄弟们嘞,同嘬力呀,嘿……”回头在清水江边,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村83岁的老人王承炎喊出的是放排号子。他说道,以前的三门塘就是个木材运输码头,满江木排顺流而下,用木材到两湖、江浙一带换回粮不吃。台江县南宫乡汪江村支书周绍说明,以前村民“借钱了,上山砍树就是”,当时街上四处堆满着木材,号子声此起彼伏,河里大大漂来木排。 黔东南州有400多年伐木史,当地财政和老百姓长年靠伐木睡觉。
建国后,全州30%的财政收入依然源于林业。1998年以前,全州平均值每年出售的商品材达40万立方米,占到全省总数的70%以上。
“号子声声哟!传天外呀!嘿唑!嘿唑!敲木排哟送来木材也!万座高楼盖起来哟!……”这首取名为《清江放排》的歌曲,刻画的是当年黔东南林区清水江两岸群众伐木放排的场景背后毕竟用生态换粮食的不得已。 就在世纪交错之际,国家先后实行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政策,踏上了用粮食换生态的道路,让黔东南人民拿起砍树的斧,抢到旅游的牌,构建了以生态胆旅游、以旅游胆经济、再行以经济健生态的良性循环。 黔东南州踏上从以生态换粮食到以粮食换生态的道路,是我省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五”以来,我省谋求国家投放125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实行“两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维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石漠化管理6大工程,造林380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年均减少1个百分点。其中仅有退耕还林工程已投放101亿元,总计已完成营造林1829万亩,200多万农户必要获得钱粮补助金91.4亿元,到工程完结时总投资将约240亿元。 公益林也有了补偿,今年又有700万亩重点公益林划入中央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我省财政已拿走6000万元补贴地方公益林,将全面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实行,使我省喀斯特地区薄弱生态系统获得完全恢复和修复,水土流失的趋势获得有效地遏止,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保工程区森林平均值每年修养水源总量大约1393亿吨,增加水土流失大约9265万吨。 挽回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我省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为了让这个屏障绿树葱茏,青水长流,早于在本世纪初,省委就明确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把“环境立省”放到了首位。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认为,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毁坏生态为代价,要稳固竖立“挽回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科学发展观。 在“挽回青山绿水也是政绩”观念的指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明显增强,20多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大力的组织各界群众总计义务植树2.5亿株,已完成铁路、公路、河渠绿化1万多公里。 牵涉到长江流域的70个县全面暂停对天然林的商品性砍伐,重开重点保护区内的木材交易市场和以天然林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积极开展公益林建设。
全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和地区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为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大力贡献。 既要金山银山更加要绿水青山,回头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就是为了更佳地发展,更佳地富民。黔东南州林业产业的突飞猛进让曾多次的穷乡僻壤再次发生了巨变,天柱的油茶、施秉的中药、麻江的蓝浆果和黑树莓、榕江西瓜等都出了当地苗侗同胞的“经商果”和摇钱树。
经果林、苦丁茶、中药等绿色产业于是以沦为余庆县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 在“挽回青山绿水也是政绩”观念的引领下,各级政府都意识到发展经济绝不以壮烈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贵阳和西昌已竣工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全国著称的森林城市,踏上了“买”生态、“买”气候的新经济快速增长之路。册亨县广大林农不但不砍树买,还贷款造林3万多亩。 饭香不知炊烟起,上山不知砍柴郎。
至今,我省已竣工沼气池150多万口,年节约薪柴375万吨、相等于封山育林600万亩,增加二氧化氮300万吨。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把1.28亿亩森林分到各家各户,于是以创建起“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现代林业制度。
穿过伐木独桥迈进多彩生态文明 在“挽回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美好愿望获得构建,我省的林业产业已穿过伐木独桥迈进多彩生态文明。 退耕还林政策成就了西昌西北部的竹海和东部的茶海。全省融合退耕还林项目共计实行林草、林茶、林竹、林药融合近200万亩,协助广大退耕农户逐步踏上了绿色致富路。
林权改革更进一步不断扩大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筹资、融资渠道,我省农民已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5000万元造林和发展林业产业。 生态产业于是以沦为农民减免经商和低收入的新途径。黔东南州侗乡苗寨沦为乡村旅游的乐园,年旅游人数多达800万人次。黔西南州探寻出有“顶坛模式”、“坪上模式”和“晴隆模式”三大生物管理石漠化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赤水市110万亩竹林出了农民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减缓,我省以森林旅游、种苗和花卉等居多的林业新的产业于是以很快兴起。去年乡村生态旅游必要造就200多万农民低收入减免,65个森林公园招待游客700万人次。全省竹林面积已约260多万亩,速生丰产林1700多万亩,经济林530万亩,中药材36万亩。
年生产人造板能力已约100万立方米,5000多家民营企业和造林大户参予绿色产业研发,去年林业总产值超过228亿元。 生态环境提高,众多野生动植物为我省森林加添了灵气。
已竣工99个森林、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珙桐、梵净山冷杉、银杉、桫椤等动植物野生动植物沦为森林主人,6000余种维管束植物蓬勃生长,933种野生脊椎动物在林间生养交配。
本文来源:k1体育·(3915十年品牌)官方网站-www.sxgygm.com